岁来月往
又重阳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
九月九日,两九相重
故曰“重阳”
重阳节的源头
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九月)农事备收
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
是日也
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
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
祭飨天帝、祭祖
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九九重阳
与“久久”同音
有长久长寿之意
同时,秋季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
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
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
历代诗词中有不少
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从中可以品味到
许多至今仍然盛行的民俗风情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在重阳日登高望远
秋水长天的景色在脚下铺染开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茱萸,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它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日,佩茱萸
以辟邪求吉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
人们都爱在此时品味菊花酒
抬头可望明月、思乡怀人
低头可赏花对饮、陶醉秋意
别有一番韵味
作为我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人们还在此日祭祖
开展敬老活动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
占总人口17.3%
时间不知不觉飞走
在老人身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发苍苍,视茫茫,齿晃晃......
我们都会渐渐变老
有些问题终究无法回避
他们,正在走失......
据2016年发布的
《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白皮书》显示
全国走失老人一年约在50万上下
平均每天走失老人约为1370人
荆棘满途
他们找不到回家的路
他们,正在遗忘......
数据显示
我国目前有600万左右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
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
这种病就像“橡皮擦”一样
一点点擦去他们脑中的记忆
他们,正在凋零......
很多老人还患有抑郁症
造成此病症的一大原因就是孤独
他们,如同一座座孤岛
稍有不慎,就会被淹没
老人辛辛苦苦把子女养大,
我们现在照顾他是应该的。
身形消瘦的老人坐在移动的病床上
身后的儿子、女婿挺直腰杆
不时轮流替换充当“人肉靠背”
9月25日
87岁的张爷爷和身后的两副“靠背”
成了医院CT室门口
一道暖心的风景线
照顾老人是不能推卸的责任,
我把他们都当成了孩子,
像宝贝一样宠着。
60岁的邱莲伺候瘫痪公婆
连父亲94岁的“发小”也照顾着
为老人准备合适的饭菜
每天起夜都听老人呼吸
为瘫痪的婆婆接尿、换洗褥子
……
照顾三位老人的生活起居
甚至占据了她所有的时间
可她这一照顾就是很多年
当别人问她图什么时
邱莲说:
“我就图让他们多活几年,
让他们晚年生活幸福,
健康快乐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这是一份不能推卸的责任。”
小时候娘背儿,娘老了儿背娘。
摄影/刘敏
这张老儿背娘的照片
更是让网友纷纷泪目
照片中,老妈妈神色安然
被一位中年男子背在肩上
在人群中观看当地元宵节闹红火
这名男子已年过五旬
老妈妈今年85
他说:
“人太多,老人看不清,
又怕挤着她,
所以就背着母亲看完了表演。”
这两个身影
与远处同样被爸妈抱起的孩子们相映
深深触动了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在身边,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父母在,不远游。”
而今我们远离家乡,在外打拼
重阳之日,九九相叠
思念亦重重
你是否会在此时想起
那个熟悉的电话号码
或是那些一针一线织成的毛衣
今天是重阳佳节
也是我国第六个老年节
请记得打个电话给家中的老人
或许你还可以带着他们一起出去
看看未见过的风景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愿我们能与家中的老人一起
度过骄阳似火
赏遍银装素裹
若有爱的陪伴
一切,都刚刚好